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【聚看点】明日方舟孤星,瑕不掩瑜的浪漫主义科幻大作

发表于: 2023-05-04 08:07:06 来源:哔哩哔哩

这是一篇没有配图的观后感,只是在看完莱茵二期孤星之后,我不得不写下这篇文章来平复自己难以专注于学习的心,在这个如海猫所说的“极具浪漫主义色彩”的故事里,我看到了一场属于科学的神话,看到了数个美轮美奂的悲剧,看到了一个或是一群人,在钢铁森林中对于文明的现代化解答,越是将自己带入泰拉这个世界,代入博士这个角色,我越是辗转难眠。

首先来谈一谈我看到的悲剧,这一观点的起源是我对于科学在泰拉大地上井喷式发展而产生的,如果孤星的故事放在名日方舟的开头,我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绪,但在了解大地上的文明、见证过那无处不在又千奇百怪的丑恶人性后,我不得不这么想。

悲剧之一,正是赫默所担心的,在见识科学引发的奇迹之后,未来的人们对于科学必将出现的非道德、无底线的探索,我从绿野幻梦走来,看见了集体意识、数字生命、太空技术等诸多科学神迹的雏形,但它们越是伟大,我越是害怕得脊背发凉,它们越是吸引我,就越是让我感到绝望,我自诩是是科学的“保守派”,而能让我这个保守派都忍不住去探索的东西,那些激进的人又会是什么模样呢?而且,这还只是现如今的莱茵的研究成果,那么未来,泰拉又会是怎样的疯狂景象?可惜克丽斯腾开启了这潘多拉魔盒,之后的人只能死死堵住它的缝隙,而非将其关闭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悲剧之二,是文明的重量被压在少数几个关心它的人肩头,心存火种,无力回天,凯尔希、博士两人肩负两个文明的使命,统合、存续与开拓,可每一项目标都是这么的难以企及,其实在“辩论”环节,他们两人就应该败了,但幸运的是,这场奇遇与其说是辩论,不如说是“问心”,我更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它,弗里斯顿没有向博士与凯尔希灌输它激进的,想要帮泰拉文明一步登天的理念,只是以自己为媒介,询问这两位行过万里路的人,他们对于文明发展的理念,弗里斯顿想要借助他们的理念来拯救、抚慰自己绝望的灵魂,创伤无可避免,唯有抚慰才能得片刻安宁。

第三场悲剧,是包括克丽斯腾在内的莱茵初创团队豪迈的一意孤行,直至成功,他们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呢?长眠、身死、目睹挚爱亲朋的离别、进入监狱后只能等人来救。确实,每个人都进入了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结局,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悲剧,身死者只能以死明志,长眠者孤独贯彻始终,有的人在友谊存在之时失去了友情,有的人志得意满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正在为世界埋下危险的种子,他们破开文明狭隘的眼界,引来山后滔天的洪水,自己却已在人生的低谷,嘲笑世人愚昧,其实他们本可以拥有更好的故事更美妙的结局,可在这里,他们上演的就是成功的悲剧。

相比之下,塞雷亚的那失去挚友、难以劝回的痛苦,羽蛇族群、其人生意义被否定时的空虚,她们的故事的感染力都不及博士、总辖、赫默三组,光芒甚是暗淡。

尤其是总辖,那真挚、卑微又叛逆的愿望,是她人生的意义,当她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呕心沥血,独赴虚空之时,我只能用五味杂陈来形容自己的内心,我的感性完全站在了她这边,而我的理性永远站在她的对立面,不理解总辖的人是庸才,而支持总辖的人是蠢材,“如果此后百年千年,来人漫步于繁星身侧,人们便要赞颂她的名”,名日方舟四周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值得铭记永远的角色,她是人,是完整的、无法被超越的“唯一”。

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难以缓过劲来的故事。

只不过,作为一个严格的读者,我认为这次的剧情仍有值得打磨之处,例如部分的剧情描写辞藻华丽,过度用力,殊不知后面那些略显平淡的叙述方式反倒更加引人入胜;还有在剧情后期——尤其是“辩论”环节——出现的意识流描写,语句晦涩,剧情的衔接虽然能让人看懂,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略显生硬,也许笔者觉得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绚丽,但我的评价依旧是:简单明了,逻辑通畅,辞藻简单既可,这明明是一段可以正常叙述的剧情,不用写得太过晦涩。

再之后,便是剧情中埋藏的,对于泰拉世界真相的线索展示,以下是我对于这些线索的整合与解读:

泰拉前文明遭遇了毁灭性的危机,由此,人们对于危机提出并实行了各种解决方案,不分派系,只为生存,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普瑞塞斯既参与了研究源石的项目,也是亲手把博士送进石棺的人,这是两种逃离危机的手段。

那么首先,危机是什么?

我的回答是,双月。

羽蛇在看到历史真相的时候,只看到了一个月亮的存在,显然,“双月”中有一个月亮是本不应该存在的,至于它会不会是危机的源头,我的猜想是“是”,因为暂时还找不出前文明迫切想要“自救”的理由,我只能怀疑是双月引发了某种辐射、或者力场的改变,导致泰拉星球当时的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的生存了,而之后诞生的半人种,恰好是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。

为什么说双月会带来辐射乃至力场的变化?因为从克丽斯腾突破的穹顶来看,它的存在是为了遮蔽真实的天空,可遮蔽天空有什么意义呢?前文明制造这种东西只会让他们自己吃亏,所以肯定穹顶的存在是为了抵挡双月带来的影响,而并非某种自我限制,而现在泰拉的文明并不受这种影响,或者,受到的影响非常微小,所以克丽斯腾能够毫无顾忌地上天。

那么前文明做了多少种延续文明的尝试呢?这个暂且不知,但就我的分析,源石、穹顶、石棺、邪魔、太空、海嗣,应该有至少五方面的尝试(海嗣的猜测不靠谱,所以我没有纳入,只是稍作提及,因为没有情报确定它们是前文明的研究产物,这只是我个人认为的);而在这些尝试中,源石是类似于多萝西的集体意识,邪魔是改造肉体,两者都是通过改变生命形式来获取生存的可能,当然看结果这些都失败了,至于穹顶已经说过所以不再多提,而石棺显而易见用的是拖字诀,拖到危机解除后再让文明重回大地,可惜也失败了,至于太空,从两作都提到的那个星系来看,我想这应该是承接终末地的剧情,只不过前文明的这次尝试成功与否不得而知,而单看终末地的宣传PV以及名字,我对于结果持悲观态度,因为这个名字很可能意味着新的星球是前文明的终结地,而后来的泰拉人只是在追寻前文明的泡影。

另外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情报我就不过多赘述了,大家在别的地方去讨论吧,我想说的差不多就到此为止,字数可能不多,没法让大家满意,将就着看看吧。

最后,虽然我没有把故事全部讲完,两小只的高光没有提及,但不代表我不承认她们塑造的很好,只是比起喜悦,我更加沉溺于对故事结局的悲伤,在此,请允许我对科学表示最真挚的向往与恐惧,对故事中的人们表达憧憬与惋惜,对这次故事的笔者致以批评与敬意。

请继续下去吧,让故事超越游戏的禁锢,超越鄙视链带来的偏见,让第九艺术中有作品能不负艺术之名,这里不是终点,穿破穹顶,才是真正的开始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每日公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  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