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贵阳乌当区:智慧农机成新宠 乡村振兴按下“加速键”_世界简讯

发表于: 2023-03-05 17:47:21 来源:乌当区融媒体中心

一年之计在于春,温暖阳光洒满大地,微微春风沁人心脾。眼下最忙碌的地方莫过于田间地头,最热闹的声音莫过于机器的轰鸣。


(资料图片)

智慧农机来帮忙 农民心中有盼头

“过去,我们村群众种植蔬菜基本靠人工,劳动强度大、成本高,种植规模小。”水田镇李资村党支部书记张登国说,如今,李资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小型播种机、旋耕机等新型农机具,种植效率大幅提升,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农机“轻骑兵”。

李资村高家寨组的油菜花田是区级示范责任田,目前种植油菜花300亩,通过远程操纵无人机喷洒农药。过去人工喷药需要10多天,现在只需几个小时。张登国告诉记者,现在村民对无人机的接受程度很高,很多人开始铲除原来苗木,种植粮食作物。

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,“高效、优质”关键词贯穿全区春耕生产的全过程。

农业合作社成“龙头” 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

“抓紧把这片地犁完,下午还要赶往新场镇。”陈家伦是贵阳乌当百宜生态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他正在百宜村给种植大户犁地。为抢抓农时,300亩土地,3台犁土机同时开工,有效地提高了翻犁效率。

陈家伦算是“新农人”,一名95后。这几年他跟随父亲从事农业生产,并熟练掌握各种农机器械。2022年,他被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授予“最美农机手”。

“去年获得‘最美农机手’后,给了我更多的鼓励。作为‘新农人’,有了更多的动力投入到生产中。”以前,和朋友说起在家从事农业生产,他总有点害羞,现在他底气十足。

贵阳乌当百宜生态农机专业合作社以“合作社+农户入股分红”模式运作,充分带动百宜镇的农田作业由人工向机械化转变,丰富了农户作业方式。乌当区还积极为购买农机的农户争取上级资金补贴,有力激发了群众购机的积极性。

“为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战略部署,我区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。今年,我们正在指导现有的8家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服务。同时,还要培育2家,更好地推动我区的粮食生产。”乌当区农业农村局设施农业和农机服务站站长杨明友说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乌当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,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,达到3万多台,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。新技术、新装备成为春耕生产的“主力军”。2023年,全区计划投入200多台大、小型机械,助力完成2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。

农机操作培训多 服务农户有保障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乌当区在加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外,还通过线上培训、现场演示、技术培训班等形式,开展水稻、玉米、油菜等机械化插秧、机械化收割技术演示培训,让群众掌握新机具、新技术。

技术上教会群众,后勤服务同步跟上。林桂平是新场镇王坝村村民,他家20多亩地准备种植蔬菜。一大早,林桂平就把家里的微耕机推到村里集中检修点进行维护。“现在检修下乡服务太方便了。”林桂平说,机器上午修完,下午就可以耕地,完全不耽误生产。

“我们今年想到农机比较多,农户难跑腿,我们就上门服务。”贵阳乌当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仕学说,上午他和同事已经给20多户村民的农机进行检修。

近年来,为做好农机具的服务保障,乌当区建立“定点巡诊+定期培训”的服务模式,提升农机具使用寿命,减少农机事故发生。

不误农时不负春,乌当区将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,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,奋力谱写“美丽乌当·活力新城”现代化发展新篇章。(刘琳 王勇)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每日公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  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